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87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7-11-18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光周期条件对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变的影响
    张自国,元生朝,许传桢
    1987, 1(3): 137-143 . 
    摘要 ( )   PDF(1329KB) ( )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是湖北省发现培育的新不育材料,其育性转变受日照长度所控制。本研究通过人工光照和自然日照的调控等手段,初步探明了诱导育性转变的光周期的临界光照长度、光周期阈光值、暗期连续性的作用等。并对曙、暮光在诱导育性转变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再论——叶片质量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因素的关系
    张龙步,陈温福,杨守仁
    1987, 1(3): 144-154 . 
    摘要 ( )   PDF(1766KB) ( )  
    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确是高光效育种,因而应以遗传及生理两方面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反映叶片质量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品种间差异很大,但前者又比后者受环境的影响较小。除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之间有明显的正的关系外,两者都与叶片含氮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后者又与净同化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与每穗成粒数、平均穗重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其大小顺序为叶面积>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在后二者中,比叶重对穗重的直接贡献较大,叶绿素含量对干物重的作用则越到后期越明显。因此水稻理想株形的高光效育种在重视叶面积的同时,还应注意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上述叶片三个性状的测定方法都比测含氮量简便,且都可用目测(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或手感(比叶重高者其叶厚挺),这对田间筛选大量材料具有实用意义。
    细胞质对杂交水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的研究(英文)
    盛孝邦
    1987, 1(3): 155-170 . 
    摘要 ( )   PDF(2825KB) ( )  
    研究了野败、柳野、神奇、冈型、红野、包台、滇一和滇三等8种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株高、穗颈长和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了部分组合及其亲本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8种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株高、穗颈长、穗数、成穗率、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小区产量表现负效应,使抽穗期明显延迟,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产量较低是由于产量各构成因素均不同程度降低的结果,但不育胞质对杂种优势的负效应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配合力好、恢复度高的组合来说,这种负效应并不足以改变杂种优势的方向和程度。供试杂交水稻三系及其所配组合子代在成熟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条带数、宽窄和密度)上表现明显可辨的差异,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籼粳两组异质同核不育系间也有明显差异。提出了“细胞质效应”或“细胞质优势”的概念,用于评价不同质源不育系对杂种优势影响的方向核程度。
    提高水稻成熟种胚体细胞培养力
    赵成章
    1987, 1(3): 171-176 . 
    摘要 ( )   PDF(1013KB) ( )  
    实验结果认为,水稻成熟胚是一种“竞争性”外植体。高浓度的脱落酸(ABA)能有效地抑制胚芽和胚根的生长,而对水稻盾片愈伤组织的生长影响较小,从而促进盾片愈伤组织的同步健壮生长。这些愈伤组织致密,呈乳白色且分化频率高。调节分化培养基的浓度可减少愈伤组织变褐老化,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在诱导培养期间,较高的2,4-D浓度(大于1 mg/L)和6-BA会抑制种胚体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籼稻比粳稻敏感。在诱导培养基中附加2,4-D 0.5 mg/L,BA 0.5 mg/L,ABA 5 mg/L,B_1 (5-10 mg/L)对成熟籼稻种胚培养是较合适的。
    应用噬菌体法估测水稻叶片组织中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数量研究(英文)
    章琦,苗东华
    1987, 1(3): 177-183 . 
    摘要 ( )   PDF(987KB) ( )  
    应用噬菌体法估测了水稻叶片中白叶枯病的增殖。试验表明,溶菌斑数同直接皿测稀释菌液存活细菌数之间表现高度相关,辛尼斯接菌后水稻各个叶位不同时期检测到的菌量与其病斑发展趋势一致,认为在目前对白叶枯病菌缺乏选择性培养基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有效和可靠的。
    稻田以水带氮肥(尿素)深施技术研究
    陈荣业,张建才,郭望模,陈苇
    1987, 1(3): 184-191 . 
    摘要 ( )   PDF(1310KB) ( )  
    本研究将稻田氮肥施用方法与水分管理结合起来。施肥前对稻田停止灌水晾田数天,尽可能控制土壤处于水不饱和状态,再把氮肥表施,然后立即浅层灌水,让氮肥随水下渗带入土层中,达到氮肥深施的目的,简称为“以水带氮肥深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可将表施的60%以上的尿素氮带入土层中,减少了肥料氮素的损失,提高了氮肥的增产效果和氮素利用率,对水稻省肥增产的作用十分显著,可作为氮肥经济合理施用技术之一,在具有排灌条件的稻田中推广应用。
    香港市场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罗玉坤,闵捷,吴戌君
    1987, 1(3): 192-197 . 
    摘要 ( )   PDF(1031KB) ( )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港稻米市场上的11个籼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香港市场要求稻米的外观品质是精白度高、米粒细长、垩白度低及米粒半透明;间接指示食味品质的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及直链淀粉为20%左右。食味品尝试验的结果表明港米饭色泽洁白,饭粒细长,质地柔软而略有黏性,与其外观和食味品质指标相符。品尝小组对港米的评分与香港市场价格成显著正相关,说明港米不但适合香港人民的口味,也可能为广大国内群众所喜爱,可以作为我国优质米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对我国供港大米主要基地广东、广西两省的米质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两广优质米不论在外观上或是蒸煮食味品质上都与港米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简报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源品种的筛选研究
    张学博,夏怡厚,许文耀,林成辉
    1987, 1(3): 198-200 . 
    摘要 ( )   PDF(544KB) ( )  
    报道了1975-1982年所做的研究结果,从4853份早稻品种材料中筛选出双抗77009等12个抗性稳定的广谱性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