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世成, 闵绍楷. 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黄耀祥. 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 两源并举“超优势稻”的选育.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25(2): 1-8.
[3]屠曾平. 水稻光合特性研究与高光效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3): 28-35.
[4]屠曾平, 林秀珍, 黄秋妹, 等. 水稻中的光抑制现象及其品种间差异. 中国水稻科学, 1988, 2(1): 8-16.
[5]屠曾平, 林秀珍, 蔡惟涓, 等. 水稻高光效育种的再探索. 植物学报, 1995(8): 641-651.
[6]屠曾平, 林秀珍, 蔡惟涓, 等.通过组配杂种稻途径改进整体光合能力.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11(3): 136-140.
[7]周少川, 柯苇, 李宏, 等. 优质稻核心种质创建的实践与探讨//21世纪水稻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182-186.
[8]周少川, 柯苇, 李宏, 等. 优质稻核心种质绿珍占8号的创建与利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3): 170-172.
[9]周少川, 缪若维, 李宏, 等. 优质稻核心种质丰八占1号的创建与利用//王肇庆. 走向未来启示集. 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542-544.
[10]周少川, 李宏, 黄道强, 等.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 科技导报, 2005, 23(11): 23-26.
[11]周少川, 王家生, 李宏, 等. 优质稻核心种质青六矮1号及其衍生品种的性状相关性研究. 作物学报, 2003, 29(1): 97-104.
[12]周少川, 李宏, 黄道强, 等. 优质稻核心种质丰八占衍生系统的育种成效和理想株型模式研究//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4: 1-10.
[13]周少川, 李宏, 黄道强, 等. 优质稻核心种质绿珍占8号及其衍生系统的株型和品质理想模式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04,18(5): 407-414.
[14]周少川, 李宏, 李康活.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的构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8(5): 688-694.
[15]周少川, 李宏, 朱小源, 等. 丰八占及其衍生系列品种的选育和育种效应综合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07(5): 5-11.
[16]周少川, 李宏, 黄道强, 等. 水稻核心种质的育种成效.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1): 51-56.
[17]周少川. 华南籼稻品种的食味及其育种//崔晶, 森田茂纪. 水稻食味学.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119-137.
[18]Donald C M. The breeding of crop ideotypes. Euphytica, 1968, 17: 385-403.
[19]Peng S B, Khush G S, Cassman K G. Evolution of the new plant ideotype for increased rice potential//Cassman K G. Breaking the Yield Barrier. Manila: IRRI, 1994: 5-20.
[20]Yuan L P. Super hybrid rice. Chinese Rice Res Newsl, 2000, 8 (1): 13-15.
[21]Chen W F, Xu Z J, Zhang W Z, et al. Creation of new plant type and breeding rice for super high yield. Acta Agron Sin, 2001, 27(5):665-672.
[22]杨守仁.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动向: 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7, 18(1): 1-5.
[23]黄耀祥.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作物杂志, 1990(2): 1-2.
[24]周开达, 马玉清, 刘太清, 等.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选育: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实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4): 401-407.
[25]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杂交水稻, 1999, 12(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