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松柏, 李大勇, 肖冬来, 等. 湖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病毒检测.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3): 592-594. [2]周国辉, 许东林, 李华平. 广东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分子鉴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10-212. [3]Zhou G H, Wen J J, Cai D J, et al.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A new proposed Fijivirus species in the family Reoviridae. Chin Sci Bull, 2008, 53(23): 3677-3685. [4]Zhang H M,Yang J, Chen J P, et al. A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on rice in China is caused by a novel fijivirus. Arch Virol, 2008, 153: 1893-1898. [5]Büchen-Osmond C. The Universal Virus Database: ICTVdB(ver. 4)[DB/OL].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2006.[2010-03-25]. http://www.ncbi.nlm.nih.gov/ICTVdb. [6]沈君辉, 尚金梅, 刘光杰. 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增): 7-22. [7]秦厚国, 叶正襄, 舒畅, 等. 白背飞虱种群治理理论与实践.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42-47. [8]陈声祥, 张巧艳.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32(1): 97-108. [9]方守国, 于嘉林, 冯继东, 等. 我国玉米粗缩病株上发现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 8(1): 5. [10]张恒木, 雷娟利, 陈剑平, 等. 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中国病毒学, 2001, 16(3): 246-251. [11]徐海莲, 肖水仙, 刘银发, 等.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13): 157. [12]周雪平, 李德葆. 双链 RNA技术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 1995, 5(1): 1-4. [13]章松柏, 吴祖建, 段永平, 等.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12): 2263-2264, 2287. [14]章松柏, 吴祖建, 段永平, 等. 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6(4): 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