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建昌, 王志琴, 刘立军, 等. 旱种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2, 28(1): 11-17.
[2]陈温福, 徐正进, 张龙步.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56-162.
[3]胡培松,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生产新特点与稻米品质改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4(4): 33-39.
[4]程融, 孙明, 李成荃.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Ⅳ. 杂交粳稻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典范相关分析. 杂交水稻, 1995(3): 28-30.
[5]陈建国, 朱军, 潘启明. 籼粳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7, 19(3): 278-282.
[6]程式华, 翟虎渠. 水稻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若干株型因子的比较. 作物学报, 2000, 26(6): 713-718.
[7]角田重三郎. 形态と机能からみた多收性品种//稻の形态と机能. 东京: 农业技术协会, 1960: 170-228.
[8]松岛省三. 水稻栽培新技术. 肖连成, 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3: 38-56.
[9]杨守仁. 水稻株型研究概况. 沈阳农学院学报, 1982, 17(2): 16-18.
[10]金峰, 陈书强, 徐正进, 等. 直立与弯曲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磨品质的比较.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2): 167-174.
[11]董明辉, 桑大志, 王 朋, 等.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蒸煮与营养品质变化.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4): 389-395.
[12]钱春荣, 冯延江, 杨静, 等. 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早代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3): 323-326.
[13]聂呈荣, 温玉辉, 王蕴波, 等. 优质稻株的农艺性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19(4): 11-14.
[14]赵全志, 李梦琴, 刘慧超, 等. 粳稻品质与株型的关系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7(1): 13-17.
[15]赵全志, 刘惠超, 高尔明, 等. 粳稻叶片和茎秆形态与品质的关系. 作物杂志, 2001(6): 12-13.
[16]肖国樱, 袁隆平, 唐俐, 等. 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F1代性状间关系的研究.杂交水稻, 2005, 20(3): 54-59.
[17]石英尧, 陈多度, 张文明, 等. 杂交早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种子, 2002(5): 28-30.
[18]林建荣, 石春海, 吴明国. 粳稻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作物学报, 2003, 29(4): 581-586.
[19]沈其君. SAS统计分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0]逯晓萍, 张先炼, 李元清, 等. 典型相关分析在高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2, 17(3): 46-51.
[21]刘垂玗. 作物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1.
[22]殷延勃, 马洪文, 荣韫琛, 等. 宁夏水稻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27(2): 38-42.
[23]徐大勇, 方兆伟, 王学红, 等.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5(3): 276-280.
[24] 郭建夫, 黄永相, 蒋世河, 等. 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杂交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5): 645-650.
[25]李爱宏, 孔祥斗, 戴正元, 等. 高产杂交粳稻株型特征及理想株型的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1999(5): 2-6.
[26]杨泽敏, 李玉群, 周竹青. 早籼稻农艺性状与米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6): 922-924.
[27] 谢戎, 何光华, 黄富, 等. 水稻早恢402体培株系产量与种子及米质性状的典型相关.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16(3): 18-21.
[28] 陈秉发, 陈建民. 稻米品质遗传和优质稻育种途径初探. 福建稻麦科技, 1998, 16(4): 12-15.
[29] 吴长明. 稻米品质遗传研究进展与改良策略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8(6): 66-71.
[30]郭庆科, 单志艳. 典型相关分析与测验效度的验证. 教育科学, 2004, 20(6): 47-49.
[31]钱永德, 李金峰, 郑桂萍, 等. 典型相关在水稻单株生产力与综合性状选择上的应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4, 16(3): 27-30.
[32]曾宪平, 李勤修, 吕建群.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19(6): 991-996.
[33] 陈温福, 徐正进, 张文忠, 等.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 作物学报, 2001, 27(5): 665-672.
[34]熊洪, 徐富贤, 陈珍福. 大穗型杂交稻的增产机理.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11(Z1): 73-77. [35]王楚桃, 李贤勇, 李顺武, 等. 米质指标在不同杂交水稻品种间的变异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16(1): 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