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郡茹, 权弘羽, 袁刘珍, 李钦颖, 乔磊, 李文强. 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体的鉴定与功能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40-149. |
[2] |
王炫栋, 余俊杰, 高润杰, 兰赫婷, 江樱姿, 齐文杰, 宋振, 蒋冬花. 一株兼具防病促生功能的沙阿霉素链霉菌Sz-11[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2): 200-212. |
[3] |
李斌, 黄进, 王丽, 李瑾, 梁越洋, 陈稷. 环境胁迫及相关植物激素在水稻根毛发育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287-299. |
[4] |
许赵蒙, 李利华, 高晓庆, 袁正杰, 李莘, 田旭丹, 王岚岚, 瞿绍洪. 转Pi9抗稻瘟病基因水稻株系的比较转录组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3): 245-255. |
[5] |
解振兴, 张居念, 林祁, 刘锋, 张初长, 卓芳梅, 姜照伟, 卓传营.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和两季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 158-166. |
[6] |
刘婷婷, 王婷, 胡林.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纹枯病图像识别[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1): 90-94. |
[7] |
冼鼎翔, 姚青, 杨保军, 罗举, 谭畅, 张超, 徐一成. 基于图像的水稻灯诱害虫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3): 299-304. |
[8] |
陈晓锋, 强胜, 杨金玲, 张帮华, 张峥, 宋小玲, 戴伟民. 江苏省杂草稻的传播与籼粳分化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 82-90. |
[9] |
崔亚丽,何佳春,罗举,赖凤香,傅强*. 褐飞虱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寄主植物[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1): 105-110. |
[10] |
徐群1,许红云2 ,魏兴华1,* ,汤圣祥1,李东宣2 ,陈丽娟2. 基于SSILP、InDel和SSR标记的杂草稻籼粳分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6): 686-692. |
[11] |
王彩红,徐群,于萍,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汤圣祥,魏兴华*. 亚洲栽培稻程氏指数与SSR标记分类的比较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2): 165-172. |
[12] |
王小艳,王教瑜,姜 华 ,王艳丽,张 震,柴荣耀,毛雪琴,邱海萍,杜新法,孙国昌,. 稻瘟病菌对新型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的致病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3): 314-320 . |
[13] |
余初浪,杨勇,王栩鸣,严成其,陈剑平. 水稻与病原物互作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47-651 . |
[14] |
乔慧刘 芳,罗 举,赖凤香,傅 强王华弟,戴德江. 不同植物上灰飞虱适合度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1): 71-71~78 . |
[15] |
吕建珍,张晓丽,王海岗,袁筱萍,徐 群,王一平,余汉勇,魏兴华,. 东南亚与南亚稻属AA基因组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3): 249-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