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智权1,2 ,江玲1,尹长斌3,王晓玲2,雷建国2,肖宇龙2 ,刘喜1 ,刘世家1 ,陈亮明1 ,余传元2 ,万建民1,3,*. 水稻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位点的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6): 569-576. |
[2] |
刘红梅,刘建丰*,范峰峰,邱颖波,徐庆国. 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2): 203-208. |
[3] |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4份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杂种优势利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6): 656-662. |
[4] |
孟杰,王人民, 万吉丽,付力成. 不同锌效率水稻基因型及其杂种一代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对Zn2+活度的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3): 289-296 . |
[5] |
陆作楣,徐保钦.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1): 1-4 . |
[6] |
张 涛,倪先林, 蒋开锋杨乾华,杨 莉万先齐,曹应江 ,郑家奎,. 水稻功能基因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6): 567-572 . |
[7] |
赵庆勇朱 镇,张亚东,赵 凌,陈 涛,张巧凤,王才林,.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2): 141-141~147 . |
[8] |
彭涛,钟秉强,凌英华,杨正林,查仁明,谢戎,刘成元,何光华,. 不同环境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2): 148-154 . |
[9] |
凌英华 ,杨正林,钟秉强, 赵芳明, 查仁明 ,谢戎,何光华,. 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1): 45-50 . |
[10] |
赵庆勇, 朱镇张亚东赵凌张巧凤,许凌,王才林,.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1): 57-64 . |
[11] |
赵彦宏,朱军徐海明,杨剑,高用明,宋佑胜,石春海,邢永忠. 基于QTL定位的水稻有效穗数杂种优势预测[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4): 350-354 . |
[12] |
李季航,向珣朝,何立斌,张楷正,李平. 导入玉米pepc基因杂交稻的光合特性和杂种优势[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5): 499-504 . |
[13] |
程式华,曹立勇,陈深广,朱德峰,王熹,闵绍楷,翟虎渠.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3): 280-284 . |
[14] |
金正勋, 姜文洙, 晋重玄, 高熙宗. 籼稻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后代稻米味度及RVA谱特性的相关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1): 29-35 . |
[15] |
张义平, 陈学峰, 熊建华, 华扬, 李阳生,. 水稻杂种超亲表达26S蛋白酶体亚基基因OsHL1的克隆[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6): 489-4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