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世元, 夏有龙. 江苏稻作的发展与成就//杨立炯, 崔继林, 汤玉庚. 江苏稻作科学.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0: 214.\[2\]邱泽森, 金建松. 江苏实施基本粳稻化的动因和举措. 中国稻米, 1997(5): 829.\[3\]徐锦余, 薛建军, 奚建, 等. 通州市主要农作物种植效益调查与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0(6): 25.\[4\]朱希刚. 中国稻米生产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简报, 2003(2): 68.\[5\]江苏省农林厅. 江苏省粮棉油单产增一成实施规划.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1415, 6267.\[6\]姜道远. 1996年江苏农业发展报告.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996: 104112.\[7\]矫江, 李禹尧. 黑龙江省水稻面积快速增加应注意的问题. 北方水稻, 2012, 42(3): 14.\[8\]许卫健. 2011年江苏省及各市粳稻面积与产量情况. \[9\]张巧凤, 吉健安, 张亚东, 等. 粳稻食味仪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23(3): 161165.\[10\] 王才林. 江苏省水稻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33(2): 16.\[11\]张坚勇, 万向元, 肖应辉, 等. 水稻品种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6): 788794.\[12\]蔡洪法.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展望. 中国稻米, 2000(6): 58.\[13\]周少川, 王家生, 李宏, 等. 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稻米, 2001(2): 56.\[14\]王丹英. 水稻品种演替过程中植株形态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D\]. 杭州: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8.\[15\]张云桥, 吴荣生, 蒋宁, 等. 水稻的氮索利用效率与品种类型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2): 4547.\[16\]李志杰, 张振平, 张艺, 等. 辽宁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生产力和氮肥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差异. 作物学报, 2013,39(9): 16791686.\[17\]杨杰, 钟维功, 张兆兰, 等. 江苏省粳稻的品质现状与改良策略.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27(3): 68.\[18\]缪炳良, 黄宝才, 张长兵. 对照新国标看我省目前的稻米品质.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29(1): 812.\[19\]王才林, 朱镇, 张亚东, 等. 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2): 199203.\[20\]汤述翥, 孙叶, 江宇飞, 等. 垩白对粳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31(4): 45.\[21\]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等. 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5): 350352.\[22\]陈皓. 大米食味及食味计.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0(4): 1314.\[23\]王才林, 陈涛, 张亚东, 等.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1): 2530.\[24\]王才林, 张亚东, 朱镇, 等.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 安徽科技通讯, 2012(2): 8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