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郡茹, 权弘羽, 袁刘珍, 李钦颖, 乔磊, 李文强. 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体的鉴定与功能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40-149. |
[2] |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41-154. |
[3] |
王智权1,2 ,江玲1,尹长斌3,王晓玲2,雷建国2,肖宇龙2 ,刘喜1 ,刘世家1 ,陈亮明1 ,余传元2 ,万建民1,3,*. 水稻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位点的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6): 569-576. |
[4] |
陈俊宇,王凯,龚俊义,樊叶杨,黄得润,庄杰云*. RFT1与Hd1所在区间对水稻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的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2): 117-121. |
[5] |
刘红梅,刘建丰*,范峰峰,邱颖波,徐庆国. 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2): 203-208. |
[6] |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4份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杂种优势利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6): 656-662. |
[7] |
江建华1,2 ,陈兰1 ,刘强明1 ,赫英俊1 ,洪德林1,* . 利用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发掘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有利等位变异[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5): 542-548. |
[8] |
罗炬#,邵高能#,魏祥进,陈明亮,唐绍清,焦桂爱,谢黎虹,胡培松* . 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 qPH3的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4): 417-422. |
[9] |
江建华1,张晚霞1,刘晓丽1,刘强明1,卢超1,党小景1,赵其兵2,洪德林1,*. 多环境下粳稻株高动态QTL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1): 55-64. |
[10] |
江建华,赵其兵,刘强明 ,陈 兰,陈甫龙,乔保健,洪德林,.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3): 277-283 . |
[11] |
杨亚春 ,倪大虎,宋丰顺,李泽福,易成新,杨剑波,. 不同生态地点下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1): 43-51 . |
[12] |
孟杰,王人民, 万吉丽,付力成. 不同锌效率水稻基因型及其杂种一代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对Zn2+活度的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3): 289-296 . |
[13] |
陆作楣,徐保钦.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1): 1-4 . |
[14] |
张 涛,倪先林, 蒋开锋杨乾华,杨 莉万先齐,曹应江 ,郑家奎,. 水稻功能基因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6): 567-572 . |
[15] |
鲍钱江樊叶杨,於卫东,陈 忱,范方军,杜景红,庄杰云,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5): 470-4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