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宇杰, 王志强, 马鹏,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麦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4): 388-398. |
[2] |
张小鹏, 宫彦龙, 闫秉春, 李丽, 李坤译, 王祎玮, 鞠晓堂, 程效义, 徐海. 抗倒酯对北方优质稻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米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2): 181-194. |
[3] |
武云霞, 郭长春, 孙永健, 刘芳艳, 杨志远, 孙园园, 王明田, 马均.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结实期冠层小气候与米质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3): 269-278. |
[4] |
杜志敏, 刘晓琳, 邵丹蕾, 张楠, 王祎玮, 王镜博, 伍晓康, 胡涛, 夏原野, 徐海. 减氮后中日粳稻品种杂交后代株型、产量和米质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171-180. |
[5] |
郭长春, 孙知白, 孙永健, 殷尧翥, 武云霞, 唐源, 杨志远, 向开宏, 马均.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5): 462-474. |
[6] |
刘波, 田青兰, 钟晓媛, 赵敏, 黄光忠, 马荣朝, 任万军.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籼稻根系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5): 490-500. |
[7] |
刘洋, 刘二宝, 曾思远, 普伟, 刘强明, 梁利君, 刘佩睿, 张琪梦, 洪德林. 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的分子标记区段检测[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4): 373-381. |
[8] |
严奉君, 孙永健, 马均, 徐徽, 李玥, 代邹, 杨志远.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麦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氮素利用、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 56-64. |
[9] |
雷小龙1,刘利1,刘波1 ,黄光忠2 ,马荣朝1,*,任万军1,*. 杂交籼稻F优498机械化种植的茎秆理化性状与抗倒伏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6): 612-620. |
[10] |
秦俭,杨志远,孙永健,徐徽,马均*. 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差异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5): 514-522. |
[11] |
闵捷,朱智伟*,章林平,陈能,许立,牟仁祥 . 中国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稻米品质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2): 206-210. |
[12] |
陈培峰1 ,董明辉1,2 ,*,顾俊荣1,惠锋3,乔中英1,杨代凤1 ,刘腾飞1. 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6): 715-722. |
[13] |
刘强明1,江建华1,2,牛付安1,赫英俊1,洪德林1,*. 基于3种遗传统计模型对粳稻米质性状的QTL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3): 283-290. |
[14] |
张亚洁, 华晶晶, 李亚超, 陈莹莹, 杨建昌*. 不同种植方式下磷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米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4): 399-406. |
[15] |
王丹英,徐春梅,袁江,魏兴华,廖西元,章秀福, . 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2): 157-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