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慧敏, 周杰强, 胡远艺, 田妍, 雷斌, 李建武, 魏中伟, 唐文帮.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的高产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60-171. |
[2] |
冯爱卿, 汪聪颖, 苏菁, 封金奇, 陈凯玲, 林晓鹏, 陈炳, 梁美玲, 杨健源, 朱小源, 陈深.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新品系的创制及其农艺性状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6): 587-596. |
[3] |
李小秀, 吕启明, 袁定阳. OsNramp5基因变异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562-571. |
[4] |
梁程, 向珣朝, 张欧玲, 游慧, 许亮, 陈永军. 两份新株型水稻品系的农艺性状与遗传特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2): 171-180. |
[5] |
唐文帮, 李凡, 张桂莲, 邓化冰, 王峰, 明兴权.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19-528. |
[6] |
乔胜锋, 邓亚萍, 瞿寒冰, 张伟杨, 顾骏飞,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不同籼稻品种对低磷响应的差异及其农艺生理性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4): 396-406. |
[7] |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41-154. |
[8] |
杨晓龙, 程建平, 汪本福, 李阳, 张枝盛, 李进兰, 李萍.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1): 38-46. |
[9] |
彭永彬, 谢先芝. 表型组学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00-306. |
[10] |
唐文帮, 张桂莲, 邓化冰.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95-103. |
[11] |
李可, 禹晴, 徐云姬, 杨建昌. 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104-114. |
[12] |
吕川根, 李霞, 宗寿余, 邹江石.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 191-205. |
[13] |
殷尧翥, 郭长春, 孙永健, 武云霞, 余华清, 孙知白, 张桥, 王海月, 杨志远, 马均. 稻油轮作下油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 257-268. |
[14] |
闫浩亮, 潘幸福, 陈建珍, 姚仪敏, 卢碧林, 田小海. 田间高温严重降低杂交水稻制种的异交结实[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 106-110. |
[15] |
张宏根#,钱凯#,孙一标,裴艳,封智蔷,刘晓宇,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BT型三系杂交粳稻不同组合间育性差异原因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377-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