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慧敏, 周杰强, 胡远艺, 田妍, 雷斌, 李建武, 魏中伟, 唐文帮.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的高产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60-171. |
[2] |
黄奇娜, 江苏, 汪利民, 张燕, 俞林飞, 李春福, 丁利群, 邵国胜. 低温胁迫后水分对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水孔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4): 367-376. |
[3] |
唐文帮, 李凡, 张桂莲, 邓化冰, 王峰, 明兴权.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19-528. |
[4] |
黄锦文, 吴珈谊, 陈鸿飞, 张志兴, 方长旬, 邵彩虹, 林伟伟, 翁佩莹, 林文雄. 头季稻氮肥运筹对再生稻根际机能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4): 383-395. |
[5] |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41-154. |
[6] |
唐文帮, 张桂莲, 邓化冰.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95-103. |
[7] |
殷尧翥, 郭长春, 孙永健, 武云霞, 余华清, 孙知白, 张桥, 王海月, 杨志远, 马均. 稻油轮作下油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 257-268. |
[8] |
吴金丹, 陈乾, 刘晓曦, 林福呈, 高其康, 楼兵干. 印度梨形孢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2): 200-207. |
[9] |
闫浩亮, 潘幸福, 陈建珍, 姚仪敏, 卢碧林, 田小海. 田间高温严重降低杂交水稻制种的异交结实[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 106-110. |
[10] |
张宏根#,钱凯#,孙一标,裴艳,封智蔷,刘晓宇,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BT型三系杂交粳稻不同组合间育性差异原因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377-383. |
[11] |
付景1,2,王志琴1,袁莉民1,王学明1,杨建昌1,*. 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和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391-400. |
[12] |
陈新红1,*,叶玉秀1 ,潘国庆1,赵步洪2,杨建昌3. 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重金属铅浓度与累积量[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1): 57-64. |
[13] |
吴晨阳1,姚仪敏1 ,邵平1,王燚1,汪志威1,田小海1,2,* . 外源硅减轻高温引起的杂交水稻结实降低[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1): 71-77. |
[14] |
闫成业,刘艳,牟同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金优207的白叶枯病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4): 365-372. |
[15] |
张建福1 ,曾大力2 ,朱永生1 ,谢鸿光1 ,蔡秋华1 ,连玲1 ,吴方喜1 ,罗曦1 ,王颖姮1 ,郑轶1 ,谢华安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抗白背飞虱水稻恢复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3): 329-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