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易晓璇, 刘玮琦, 曾盖, 罗丽华, 肖应辉.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早籼稻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72-80. |
[2] |
陈丽明, 杨陶陶, 熊若愚, 谭雪明, 黄山,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张俊, 曾研华. 开放式主动增温对双季优质籼稻籽粒淀粉积累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2): 166-177. |
[3] |
张佳, 王慧杰, 何正权, 刘文真. 农杆菌介导的籼稻9311和华占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2): 213-224. |
[4] |
张宇杰, 王志强, 马鹏,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麦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4): 388-398. |
[5] |
王文霞, 陈丽明, 王海霞, 刘有清, 吴自明, 曾勇军,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淹水缓解直播早籼稻苗期低温冷害的生理特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66-176. |
[6] |
王志东, 陈宜波, 龚蓉, 周少川, 王重荣, 李宏, 黄道强, 周德贵, 赵雷, 潘阳阳, 杨义强, 李晓芳. 优质籼稻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1): 89-97. |
[7] |
王文霞, 周燕芝, 曾勇军, 吴自明,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1): 46-56. |
[8] |
龙起樟, 黄永兰, 唐秀英, 王会民, 芦明, 袁林峰, 万建林. 利用CRISPR/Cas9敲除OsNramp5基因创制低镉籼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5): 407-420. |
[9] |
郝中娜, 毛雪琴, 柴荣耀, 王艳丽, 孙国昌.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 152-157. |
[10] |
郭长春, 孙知白, 孙永健, 殷尧翥, 武云霞, 唐源, 杨志远, 向开宏, 马均.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5): 462-474. |
[11] |
龙湍, 安保光, 李新鹏, 张维, 李京琳, 杨瑶华, 曾翔, 吴永忠, 黄培劲. 籼稻93-11辐射诱变突变体库的创建及其筛选[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1): 44-52. |
[12] |
刘波, 田青兰, 钟晓媛, 赵敏, 黄光忠, 马荣朝, 任万军.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籼稻根系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5): 490-500. |
[13] |
龚金龙, 邢志鹏,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籼、粳超级稻茎秆抗倒支撑特征的差异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3): 273-281. |
[14] |
雷小龙1,刘利1,刘波1 ,黄光忠2 ,马荣朝1,*,任万军1,*. 杂交籼稻F优498机械化种植的茎秆理化性状与抗倒伏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6): 612-620. |
[15] |
秦俭,杨志远,孙永健,徐徽,马均*. 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差异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5): 514-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