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云姬, 唐树鹏, 简超群, 蔡文璐, 张伟杨, 王志琴, 杨建昌. 多胺与乙烯对水稻籽粒灌浆、粒重和品质的调控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4): 327-335. |
[2] |
吴龙龙, 虞轶俊, 田仓, 张露, 黄晶, 朱练峰, 朱春权, 孔亚丽, 张均华, 曹小闯, 金千瑜. 干湿交替灌溉下施氮模式对水稻光合产物和氮转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295-307. |
[3] |
施勇烽, 贺彦, 郭丹, 吕向光, 黄奇娜, 吴建利. 水稻淡绿叶突变体HM13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6): 603-610. |
[4] |
赵霞1,2,#,杨华伟1,#,刘然方1,陈婷婷2,奉保华2,张彩霞2,杨雪芹2,陶龙兴2,*. 水稻热耗散对逆境的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4): 431-440. |
[5] |
徐晨1 ,凌风楼2 ,徐克章2 ,武志海2 ,刘晓龙2 ,安久海2 ,赵兰坡3,*. 盐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3): 280-286. |
[6] |
汤亮1, 李艳大1, 2, 张玉屏1, 3, 朱相成1, 刘小军1, 曹卫星1, 朱艳1, *. 水稻冠层光分布模拟与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4): 427-434. |
[7] |
唐瑭,谢红,吕冰, 梁建生,. 植物激素对杂交稻籽粒灌浆及蔗糖合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2): 182-188 . |
[8] |
张玉烛,刘洋,曾翔,陈恺林,黄泽辉,谢洪科. 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后期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5): 487-492 . |
[9] |
栗海俊,李勇,杨秀霞,沈其荣,郭世伟.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对苗期水稻生长及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4): 403-409 . |
[10] |
陈曦,朱建国 ,王亮 ,蒋德璐 , 颜健,许晓明,曾青, . 不同世代水稻与稗草竞争对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的适应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1): 99-102 . |
[11] |
武志海.赵国臣,.徐克章,.邸玉婷.姜 楠,凌凤楼,赵颖君. 吉林省过去47年来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光合指标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2): 165-165~171 . |
[12] |
戴高兴,彭克勤,邓国富,萧浪涛,张雪芹.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耐低钾水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1): 99-102 . |
[13] |
李荧, 梅捍卫, 吴金红, 张洪江, 冯芳君 , 徐小艳, 罗利军. 水旱条件下近红外发射光谱预报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QTL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2): 123-130 . |
[14] |
周一峰,李军营, 蔡庆生,刘友良,於丙军,朱建国,章文华. 自由空气CO2浓度升高和储藏对水稻籽粒中不同形态多胺组分和含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6): 615-620 . |
[15] |
彭海欢 , 翁晓燕,徐红霞 ,蒋琴素, 孙骏威. 缺钾胁迫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光合防御机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6): 621-625 . |